制球機運行中常見故障(堵料、不成球)原因及排除方法
瀏覽次數:33發(fā)布日期:2025-11-22
制球機作為型煤、型焦、球團礦等壓制成型的關鍵設備,在連續(xù)運行中常出現堵料和不成球兩大典型故障,直接影響成球率與生產效率。深入分析其成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,是保障穩(wěn)定運行的前提。
一、堵料故障原因與處理
堵料多發(fā)生在對輥間隙、進料口或出料通道,主要原因包括:
物料水分不當:水分過高(>12%)導致粘性增大,易粘附輥面;水分過低(<8%)則流動性差,堆積堵塞。對策:嚴格控制入料水分在9%–11%(視粘結劑而定),安裝在線水分儀實時監(jiān)控。
雜質混入:鐵屑、石塊等硬物卡入輥縫。對策:前端增設除鐵器與振動篩,定期清理喂料倉。
輥面磨損或粘料:長期運行后輥皮光潔度下降,或未及時清理殘留物料形成“積瘤”。對策:每班停機后刮凈輥面,定期檢查輥皮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或修復。
二、不成球(球體松散、開裂、無強度)原因分析
粘結劑失效或配比不足:如腐殖酸鈉添加量低于1.5%,無法形成有效膠結網絡。對策:優(yōu)化配方,確保粘結劑充分溶解并與粉料混合均勻。
成型壓力不足:對輥液壓系統(tǒng)壓力偏低或間隙過大。對策:調整線壓力至15–25 MPa(依物料而定),用塞尺校準輥隙(通常1–3 mm)。
物料粒度不合理:粗顆粒過多(>3 mm占比超20%)導致密實度不足。對策:控制原料粒度≤2 mm,且<0.2 mm細粉占比≥40%,以提高填充性。
卸料過快:濕球未固化即被輸送帶拉裂。對策:延長緩存段或增加風干時間。

三、預防性維護建議
建立“開機前檢查、運行中巡檢、停機后清理”制度;
定期潤滑軸承與傳動部件,防止因卡滯導致負載異常;
記錄每批次成球率與參數,建立工藝數據庫用于持續(xù)優(yōu)化。
總之,制球機故障多源于“料、水、壓、配”四要素失衡。只有系統(tǒng)化管控,才能實現高產、穩(wěn)產、優(yōu)產。